阿爾茲海默就像腦海中的橡皮擦,擦掉的是記憶,但抹不去本能的愛。
「遺忘」
「你是誰家的小貓?」
「要不要吃點東西呀?」
「你和我家的貓長的好像,可它去哪里了呢?」
說這些話的,是一位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奶奶。
在病痛面前,沒有放過這一說,所有記憶都隨著時間散去,她踏踏實實地忘記了一切,包括她的貓——火箭筒。
第一次見面時,火箭筒正在院子里偷吃奶奶種的小黃瓜,奶奶的出現嚇了它一跳,嗖的一下就跑沒影兒了。
那段時間,奶奶的菜園子總會「遭殃」,不是丟個西紅柿,就是缺一塊小南瓜,她看著亂糟糟的菜園,只是默默地收拾殘局。
其實她什麼都知道,但每每見到這個餓的眼冒綠光的小玩意兒,她選擇了縱容,還會假裝「遺失」一些煮好的雞胸肉,在角落里偷偷觀察。
久而久之,火箭筒就賴在了奶奶的家里,再也不走了。
她們一起度過了兩年美好的時光。
奶奶躺在屋檐下的搖椅上,火箭筒倚著她的腿,聽著上個世紀的鄉村歌謠。
病,也是在這時悄然來到的。
她開始忘記自己的年歲,在日落黃昏后變得敏感和不安,她開始忘記自己的住址,在出門散步時變成迷路的小孩。
白天還抱著火箭筒的奶奶,晚上卻忘記了它為什麼會存在。
她常常會溫柔地看著火箭筒,眼神就像第一次見面時,充滿了愛與縱容。
「你是哪里來的小貓咪呀,奶奶給你拿好吃的吧?」
「我家的貓啊,和你長得特別像,但它去哪里了呢? 」
「你多吃點啊,下次還來找奶奶玩。」
每次看到火箭筒,奶奶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,她忘記了它是誰,卻又擔心它會挨餓。
就這樣,火箭筒從10斤,飆升到了32斤。
夏日的一個午后,奶奶像往常一樣在屋檐下吹風,搖椅吱呀吱呀地作響,她在睡夢中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。
葬禮上,火箭筒久久不愿離開,它不舍地趴在墓碑上,就像這些年,和奶奶的一天又一天。
「愛」
奶奶走后,家里人出于各種原因,沒有辦法照顧火箭筒,于是
把它送到了當地的動物救助站。32斤的它體型十分龐大,工作人員換了很多個箱子,只有大型犬的箱子勉強能裝進它。
來到救助站的火箭筒顯得有些孤僻,它不粘人,也不愛和別的貓玩耍,平日里只喜歡呆在太陽下舔毛,好像在等待著什麼。
工作人員一度以為它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前主人,紛紛為火箭筒打抱不平。
但當他們知道奶奶的情況后,心中的憤怒又轉化為濃濃的感動。
失去記憶的她并不認識火箭筒,她只是本能地怕它餓著。
救助站的醫生給火箭筒檢查了身體,除了有些過度肥胖以外,一切正常。
工作人員為火箭筒安排了科學的減肥計劃,準備等它瘦下來后,為它尋找合適的領養家庭。
經過幾個月的努力,火箭筒成功瘦下了十斤。
火箭筒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工作人員,他們把它的故事發到了網上,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,救助中心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。
領養人排起了長隊,火箭筒卻興致缺缺。
可能是心里還惦記著奶奶,每當和領養人見面時,它都默不作聲,很多人因此離開,放棄領養火箭筒。
直到這天,一位奶奶的出現,打破了這個僵局。
那天,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抱著火箭筒和領養人見面。
本來興致缺缺的火箭筒,在聽到奶奶聲音那一刻,突然變得十分興奮。
也許是因為相似的年紀,也許是因為顫抖的嗓音,又或許是因為同樣的麻花辮。
火箭筒再一次為自己,找到了最愛的奶奶。
希望火箭筒這次,能和它的老主人平安相伴余生。
沒有疾病,沒有意外,幸福地走到貓生盡頭。
其實,阿爾茲海默癥,并不是一個值得被美化的疾病。
身為一名鏟屎官,在小貓咪需要你的時候,你卻不知道它是誰,它的生活只有你,你的記憶卻拋棄了它。
你眼看著生活中關于它的美好被摧毀,卻又無能為力。
這種苦痛,不能被浪漫化。
但,也有出口。
奶奶忘記了相濡以沫的愛人,忘記了骨肉至親的兒女,忘記了親密無間的火箭筒,但她還會愛。
愛,是刻在骨子里的,屬于所有人的超能力。
也許你會忘記和你家貓的點點滴滴,但你對它的愛,一直藏在心底。
雖然奶奶遺忘了火箭筒,但我們所有人,都替她記住了這個故事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