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收藏界內,流傳著這樣一句話,「一紅二黑三白」。
這三種顏色分別對應著三種不同的收藏品,紅色指的是鶴頂紅,并非影視劇中的毒藥,而是一種由灰盔鳥頭骨制作而成的工藝制品。
黑色指的是犀牛角,而白色指的是象牙。這些在有錢人眼里的工藝品,卻是以一個個血淋淋的生命為代價,甚至會對大自然的生物系統產生不可挽回的結果。
今天著重介紹下,比象牙還珍貴的「鶴頂紅」。
灰盔鳥生活在東南亞雨林中,隸屬于犀鳥科,主要分布地為馬來半島,蘇門答臘島,婆羅洲。
灰盔鳥是亞洲個頭最大的犀鳥,體長可達1米以上,翼展可達2公尺。灰盔鳥在棲息地以蟲子和水果為食物,飛行距離遠,間接會攜帶種子到遠處散播,這種行為使得它們有「雨林農夫」的稱號。
犀鳥頭一般都有頭盔狀角質凸出,普通的犀鳥頭骨部位相對疏松,而灰盔鳥不同之處在于,它們的凸出物是實心的,且質地于象牙有些相似,如同一頂頭盔一般,牢牢地套在了突出的喙上面。
除了質地不一樣外,灰盔鳥的脂腺會分泌出一種紅色的液體,能夠把頭骨染紅,外紅內黃,使得灰盔鳥外形看上去很霸氣。
盔犀鳥的凸出物,是用來抵御外敵的武器。在求偶中,也能派上用場,雄性的盔犀鳥通常會用自己堅硬的頭骨與對方決一勝負。
雄性灰盔鳥才有凸出物,而雌性灰盔鳥并沒有,不過雄性灰盔鳥與雌性灰盔鳥依賴度非常高。
灰盔鳥在動物界實行一夫一妻制,孵化幼鳥時,灰盔鳥會用泥土,樹葉把雌鳥跟鳥蛋都封在樹洞里,只留一個小口讓雌鳥可以腦袋伸出來。
隨后的日子里,雌鳥就在閉關安心孵化幼鳥,而雄性灰盔鳥則承擔照顧雌鳥的職責,只有等下幼鳥孵化成功后,雌鳥才會出來。
在孵化期間,若是雄鳥不幸死亡,雌鳥也不會出來,會繼續忍受饑餓孵化幼鳥,在這期間,往往會被餓死。因此一旦雄性盔犀鳥被殺,則其妻兒也不可幸免,可以說謀殺一只雄性盔犀鳥就等于滅了一個盔犀鳥家庭。
很多人會有疑問,為什麼灰盔鳥的工藝品會被稱作鶴頂紅,畢竟在很多電視劇中,鶴頂紅是一種毒藥,似乎不應該跟這種珍貴的工藝品扯上關系。
這背后,其實跟歷史有關。明朝鄭和下西洋,不僅促進了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,也向他們展示了明朝的實力。之后,東南亞一些小國紛紛向明朝進攻,貢品之中就有用灰盔鳥頭骨制作而成的工藝品。
由于當時國內并沒灰盔鳥的棲息地,信息交流也不流暢,大家根本不知道這是用什麼動物制作而成的。
因為頭骨上面呈現紅色,直接被當作是丹頂鶴處理,且當時丹頂鶴也意味著仙鶴,一來二去,就有了「鶴頂紅」這個稱號。甚至在之后的官員服飾中,也能發現由灰盔鳥頭骨制作而成的佩戴物,根據一些歷史考究,通常得做到四品以上,才有資格佩戴。
歷史關系
灰盔鳥制作而成的工藝品早在14世紀就已經出現在中國,在明朝更是權貴的象征,時至今日,一些有錢人會通過購買這類型的工藝品,擺放在家中,以凸顯自己的身份。
實心的盔突能更好地雕刻
上文提及過,灰盔鳥跟其他犀鳥不同之處,在于它們的盔突是實心的,而其他犀鳥卻是空心的。
這個結構跟象牙類似,因此能夠在上面雕刻各種形態,其中最常見的是各類佛像。除了實心質地外,灰盔鳥的個頭大小適中,每個大約在300克左右,方便一些非法分子運送。且灰盔鳥的盔突顏色鮮紅,跟內部黃色形成對比,十分艷麗。
物以稀為貴,價格昂貴
根據一些數據顯示,僅從2012年到2014年之間,印尼跟中國就查獲至少2180件灰盔鳥頭骨,還有更多通過一些非法渠道流通進市場里。
一個灰盔鳥頭骨,背后是一整個灰盔鳥家庭的滅亡,因違法捕獵而亡的灰盔鳥數量,遠超過數據上的統計。
隨著灰盔鳥面臨的局勢越加危險,各國都出台了禁止走私的條規,在這種環境下,黑市上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,2015年單位重量的灰盔鳥價格是象牙的5倍之多。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,非法分子愈加鋌而走險,把灰盔鳥推向滅絕的邊緣。
由此,2015年之前一直是近危的灰盔鳥,直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提升到最高等級的極度瀕危。
在灰盔鳥棲息地,同樣生活著許多犀鳥,在捕殺灰盔鳥的過程中,它們也經常被誤殺。有些獵人會模仿灰盔鳥的叫聲吸引它們注意力,其他犀鳥也會被吸引,不等它們搞清楚情況,迎接他們的往往是致命的槍彈。
每年有成千只灰盔鳥遭到獵殺,短短3年,險些有被滅絕的危險。
為了做一條好看的圍巾,去捕殺一只水貂;為了一款名牌包,去捕殺一頭鱷魚;為了一時的口舌之貪,去捕殺野生果子貍;為了一枝好看的髮飾,去捕殺一只漂亮的翠鳥,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,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欲,偷獵象牙、活體取下犀牛角。人類與自然,應該和平共處,而不是一味地索取,這種行徑無異于自掘墳墓。
愛護環境,保護動物,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,堅決禁止珍稀動物買賣行為,才是最有力的行動。